English

警世之作

1999-09-30 来源:光明日报 朱向前 我有话说

1998年底,青年军旅作家柳建伟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突出重围》。小说在出版之时就享受了很高的待遇。出书前,《当代》杂志以头条位置选发,出书后,《小说选刊》(长篇增刊)再次以头条位置选发。接着,《当代》和《小说选刊》两家杂志社在北京为《突出重围》举行研讨会。

研讨会召开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在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大家并未意识到万里之外的战事与中国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只是泛泛地谈论了《突出重围》的忧患意识和艺术上的成败得失。孰料研讨会结束刚刚半个月,美国的巡航导弹就把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炸毁了。随即,中国发生了持续一周的抗议强权政治的爱国运动。猛然间,人们意识到《突出重围》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小说了,它很快得到了文学圈之外的热切关注。5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郑重地把一百本《突出重围》赠送给北大学子时,社长聂震宁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这部书看上去像是我驻南大使馆被炸之后才创作的”。6月上旬,总政治部宣传部做出决定,向北京军区“万岁军”赠送一百本《突出重围》。旋即,总政治部宣传部与国防大学宣传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突出重围》研讨会,研讨者不是文学圈内人士,也不是普通读者,而是国防大学研究生班和虎班的学员。《突出重围》在著名学府、我军主力部队和将军摇篮国防大学,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在国防大学深造的一中级指挥官郑重表示:“《突出重围》应该列入国防大学学员必读书,更应该进入我军决策层的视野”。如今,抛出“两国论”的李登辉还没有改口的意思,日本政府九名内阁成员在战败日,高唱着《君之代》,挥动着“日之丸”,又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在这种情势之下,不难想见,《突出重围》必将吸引更多国人的关注目光。

引发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强烈关注的《突出重围》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作家柳建伟在巨大的想象空间里,基于对人民军队的深爱和对其历史与现实的深入细致的体察研究,为读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无导演部大演习中,一个装备精良、代表着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与装备了高科技技术的乙种师的战术对抗中屡遭败绩,最后痛定思痛,打破有形无形的桎梏,抛却所有个体的利害得失,杀出重重围困,最终走向了胜利。正是因为《突出重围》用文学的手段,艺术而逼真地再现了中国军队在世纪末国际国内大小气候下的真实景况,才牵动了对国家民族命运有自觉承担的人们的心。因此,可以对《突出重围》作出如下定位。

第一,它是一部厚重的忧患之作。诚如《小说选刊》编后记所指出的:“作者使对和平年代中国军队的描写重归战争主题。改革的进程,人事的纠葛,军人的风貌在逼真的模拟战争中得到全新的呈现。当从军也就是就业,带兵等同于上班的时候,我们就在战场上看到了是是非非的机关和举步维艰的工厂。这种用战场使军队的行业特性,军人的生存现状得到最恰当展现的叙事方式极富震撼力,因为我们的军队能不能打仗毕竟比我们的工厂能不能盈利更加牵动人心。”在科索沃危机暂时平息的今天,南联盟的整个社会实力已倒退到一次大战前的状态,已经是令人惊悸的事实。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到自己的两点忧虑:一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军队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二是军队能否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基于第二个忧虑,身为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几年前就发出过“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号召。《突出重围》所呈现的深度忧患精神,显然来源于作者对中国军队的现实处境和它可能面临的危险的深刻反思。该书醒豁的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盖源于此。

第二,它是一部本色之作,充分体现了军旅文学的本质特点,即所谓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和由这种本质自然生发出的高亢激越的美学风范。堪称军旅长篇小说的中锋正笔。此一点为优秀的军旅小说所共有,故此不赘。

第三,它是一部尝试之作。它尝试做了两种融合。一是把战争生活和和平时期的生活进行融合。战争与和平是军旅文学重要的母题。纵观世界军旅文学史,出现的有经典意味的优秀之作,十有八九都在阐释这个母题。在已出现的优秀军旅长篇小说中,如果不是我孤陋寡闻,《突出重围》这种以假定性战争阐释战争与和平母题的作品尚不多见。《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和新中国出现的《保卫延安》、《红日》、《东方》、《皖南事变》、《穿越死亡》,都有一场战争作为演绎人物命运的真实时空。这些也被称作战争文学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军旅文学的主要风景。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出现的《炮群》、《醉太平》、《遍地葵花》、《兵谣》、《波涛汹涌》中,战争已经退到遥远的背景,作品更多地是借助于主人公们军人的职业特性,在引而不发的状态中,阐释战争与和平的母题的。这些在二十世纪才出现的作品,构成了军旅文学的独特风景。《突出重围》借助于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做了打通上述两种军旅长篇小说界限的有益尝试,预示出了军旅长篇小说一种新的生长点。第二种融合,是针对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而言的。它把以朱苏进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理想的英雄化书写和以阎连科、陈怀国为代表的农家军歌的现实性吟唱作了一种融合,亦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第四,它是一种塑造人物群像之作,追求的是大型浮雕的效果。这部作品的出场人物多达百人,上至大军区级的高级将领,下到班排普通士兵,在作品中都有浓淡相宜,错落有致的表演。老将军方英达、主力师师长黄兴安、红蓝两军司令范英明和朱海鹏、女强人方怡、英雄遗孀江月蓉、甚至包括失了足的副师长高军谊等组成的有血有肉的庞大人物群像,在当代军旅小说中难得一见。

第五,它是一部雅俗共赏之作。假定性的故事框架,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男人间互不服输的斗智斗勇,都相当精彩。从中不难看出好莱坞灾难片和金庸新武侠小说的良性影响。它被有的传媒戏称为“军中武侠”,不无几分道理。

综上所述,《突出重围》是一部近年来出现的有极强现实意义和极高认识价值的长篇佳作。因为它具有的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的忧患意识、紧扣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特性和表现作者胆识的盛世危言品格,使它合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声响。在这种让人震撼、使人奋进声音的感动之下,我们愿意对《突出重围》在艺术上的粗疏和不足报以会心和宽容的微笑。

中国的长篇小说,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佳作迭出。如果抛却“今不如昔”、“先前阔”的一定之见,认真阅读一下《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黄河东流去》、《古船》、《活动变人形》、《平凡的世界》、《心灵史》、《白鹿原》、《穿越死亡》、《长恨歌》、《醉太平》、《曾国藩》、《雍正皇帝》、《少年天子》、《马桥词典》、《九月寓言》、《旧址》、《活着》、《北方城郭》、《尘埃落定》、《第二十幕》、《日光流年》、《红瓦》、《中国制造》、《故乡面和花朵》的人,真的觉得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成就还不如“文革”前十七年吗?更无法望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长篇小说成就的项背吗?自然,我深知自己微弱的声音,根本无法穿透“厚古薄今”罩在学界和文坛的雾障,但我还是要发出这种感慨。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很快地将成为历史,受责任和义务的驱使,我必须为同时代的长篇小说作家说几句话。基于同样的考虑,我对《突出重围》写下了以上激赏的文字。中国的当代文学的兴衰,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血肉相连,还是多用点精力为它加油鼓劲吧。特别是听到黄钟大吕般文学正音的时候。

1998年底,青年军旅作家柳建伟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突出重围》。小说在出版之时就享受了很高的待遇。出书前,《当代》杂志以头条位置选发,出书后,《小说选刊》(长篇增刊)再次以头条位置选发。接着,《当代》和《小说选刊》两家杂志社在北京为《突出重围》举行研讨会。

研讨会召开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在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大家并未意识到万里之外的战事与中国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只是泛泛地谈论了《突出重围》的忧患意识和艺术上的成败得失。孰料研讨会结束刚刚半个月,美国的巡航导弹就把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炸毁了。随即,中国发生了持续一周的抗议强权政治的爱国运动。猛然间,人们意识到《突出重围》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小说了,它很快得到了文学圈之外的热切关注。5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郑重地把一百本《突出重围》赠送给北大学子时,社长聂震宁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这部书看上去像是我驻南大使馆被炸之后才创作的”。6月上旬,总政治部宣传部做出决定,向北京军区“万岁军”赠送一百本《突出重围》。旋即,总政治部宣传部与国防大学宣传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突出重围》研讨会,研讨者不是文学圈内人士,也不是普通读者,而是国防大学研究生班和虎班的学员。《突出重围》在著名学府、我军主力部队和将军摇篮国防大学,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在国防大学深造的一中级指挥官郑重表示:“《突出重围》应该列入国防大学学员必读书,更应该进入我军决策层的视野”。如今,抛出“两国论”的李登辉还没有改口的意思,日本政府九名内阁成员在战败日,高唱着《君之代》,挥动着“日之丸”,又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在这种情势之下,不难想见,《突出重围》必将吸引更多国人的关注目光。

引发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强烈关注的《突出重围》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作家柳建伟在巨大的想象空间里,基于对人民军队的深爱和对其历史与现实的深入细致的体察研究,为读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无导演部大演习中,一个装备精良、代表着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与装备了高科技技术的乙种师的战术对抗中屡遭败绩,最后痛定思痛,打破有形无形的桎梏,抛却所有个体的利害得失,杀出重重围困,最终走向了胜利。正是因为《突出重围》用文学的手段,艺术而逼真地再现了中国军队在世纪末国际国内大小气候下的真实景况,才牵动了对国家民族命运有自觉承担的人们的心。因此,可以对《突出重围》作出如下定位。

第一,它是一部厚重的忧患之作。诚如《小说选刊》编后记所指出的:“作者使对和平年代中国军队的描写重归战争主题。改革的进程,人事的纠葛,军人的风貌在逼真的模拟战争中得到全新的呈现。当从军也就是就业,带兵等同于上班的时候,我们就在战场上看到了是是非非的机关和举步维艰的工厂。这种用战场使军队的行业特性,军人的生存现状得到最恰当展现的叙事方式极富震撼力,因为我们的军队能不能打仗毕竟比我们的工厂能不能盈利更加牵动人心。”在科索沃危机暂时平息的今天,南联盟的整个社会实力已倒退到一次大战前的状态,已经是令人惊悸的事实。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到自己的两点忧虑:一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军队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二是军队能否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基于第二个忧虑,身为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几年前就发出过“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号召。《突出重围》所呈现的深度忧患精神,显然来源于作者对中国军队的现实处境和它可能面临的危险的深刻反思。该书醒豁的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盖源于此。

第二,它是一部本色之作,充分体现了军旅文学的本质特点,即所谓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和由这种本质自然生发出的高亢激越的美学风范。堪称军旅长篇小说的中锋正笔。此一点为优秀的军旅小说所共有,故此不赘。

第三,它是一部尝试之作。它尝试做了两种融合。一是把战争生活和和平时期的生活进行融合。战争与和平是军旅文学重要的母题。纵观世界军旅文学史,出现的有经典意味的优秀之作,十有八九都在阐释这个母题。在已出现的优秀军旅长篇小说中,如果不是我孤陋寡闻,《突出重围》这种以假定性战争阐释战争与和平母题的作品尚不多见。《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和新中国出现的《保卫延安》、《红日》、《东方》、《皖南事变》、《穿越死亡》,都有一场战争作为演绎人物命运的真实时空。这些也被称作战争文学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军旅文学的主要风景。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出现的《炮群》、《醉太平》、《遍地葵花》、《兵谣》、《波涛汹涌》中,战争已经退到遥远的背景,作品更多地是借助于主人公们军人的职业特性,在引而不发的状态中,阐释战争与和平的母题的。这些在二十世纪才出现的作品,构成了军旅文学的独特风景。《突出重围》借助于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做了打通上述两种军旅长篇小说界限的有益尝试,预示出了军旅长篇小说一种新的生长点。第二种融合,是针对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而言的。它把以朱苏进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理想的英雄化书写和以阎连科、陈怀国为代表的农家军歌的现实性吟唱作了一种融合,亦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第四,它是一种塑造人物群像之作,追求的是大型浮雕的效果。这部作品的出场人物多达百人,上至大军区级的高级将领,下到班排普通士兵,在作品中都有浓淡相宜,错落有致的表演。老将军方英达、主力师师长黄兴安、红蓝两军司令范英明和朱海鹏、女强人方怡、英雄遗孀江月蓉、甚至包括失了足的副师长高军谊等组成的有血有肉的庞大人物群像,在当代军旅小说中难得一见。

第五,它是一部雅俗共赏之作。假定性的故事框架,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男人间互不服输的斗智斗勇,都相当精彩。从中不难看出好莱坞灾难片和金庸新武侠小说的良性影响。它被有的传媒戏称为“军中武侠”,不无几分道理。

综上所述,《突出重围》是一部近年来出现的有极强现实意义和极高认识价值的长篇佳作。因为它具有的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的忧患意识、紧扣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特性和表现作者胆识的盛世危言品格,使它合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声响。在这种让人震撼、使人奋进声音的感动之下,我们愿意对《突出重围》在艺术上的粗疏和不足报以会心和宽容的微笑。

中国的长篇小说,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佳作迭出。如果抛却“今不如昔”、“先前阔”的一定之见,认真阅读一下《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黄河东流去》、《古船》、《活动变人形》、《平凡的世界》、《心灵史》、《白鹿原》、《穿越死亡》、《长恨歌》、《醉太平》、《曾国藩》、《雍正皇帝》、《少年天子》、《马桥词典》、《九月寓言》、《旧址》、《活着》、《北方城郭》、《尘埃落定》、《第二十幕》、《日光流年》、《红瓦》、《中国制造》、《故乡面和花朵》的人,真的觉得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成就还不如“文革”前十七年吗?更无法望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长篇小说成就的项背吗?自然,我深知自己微弱的声音,根本无法穿透“厚古薄今”罩在学界和文坛的雾障,但我还是要发出这种感慨。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很快地将成为历史,受责任和义务的驱使,我必须为同时代的长篇小说作家说几句话。基于同样的考虑,我对《突出重围》写下了以上激赏的文字。中国的当代文学的兴衰,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血肉相连,还是多用点精力为它加油鼓劲吧。特别是听到黄钟大吕般文学正音的时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